红外(IR)颗粒对于光谱分析中的样品分析至关重要,尤其是将固体样品制备成适合红外透射测量的形式。这一过程涉及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研磨样品以达到所需的细度,将其与粘合剂混合,以及在高压下使用模具将混合物压缩成颗粒。这种方法可确保得到均匀稳定的颗粒,从而进行有效分析。
要点说明:
-
研磨样品:
- 制作红外颗粒的第一步是确保样品磨细。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样品的颗粒大小会影响红外光谱的质量。较大的颗粒会散射光线,导致光谱分辨率较差。
- 可以使用球磨机或研钵和研杵将样品研磨成细粉。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粒度,通常在微米范围内,以确保在颗粒中的均匀分布。
-
与粘合剂混合:
- 研磨后,将粉末样品与粘合剂混合。常用的粘合剂包括溴化钾(KBr)或其他 X 射线粉末材料。粘合剂的作用是将样品颗粒固定在一起,确保红外区域的透明度。
- 样品与粘合剂的典型比例约为 1:100,即 1 毫克样品与 100 毫克粘合剂混合。这一比例可确保样品得到充分稀释,避免过度吸收红外辐射。
-
将混合物放入颗粒模具中:
- 然后将样品和粘合剂的混合物放入颗粒模具中。颗粒模具经过特殊设计,可将粉末压缩成透明的固体圆盘。
- 模具由一个圆柱形腔体和一个向混合物施压的柱塞组成。压模必须清洁、无杂质,以免干扰红外光谱。
-
压模:
- 最后一步是在高压(通常在 15 至 40 吨之间)下压缩模具。要形成坚固、透明的颗粒,就必须使用这种压力。
- 压缩过程应逐步进行,以确保压力分布均匀,避免颗粒出现裂纹或不均匀。压制出的颗粒应薄(通常约 1-2 毫米)且厚度均匀。
-
质量控制:
- 颗粒成型后,应检查其清晰度和均匀性。任何裂缝、浑浊或不均匀都会影响红外光谱。
- 然后,颗粒就可以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了。将其放入光谱仪中,红外光束穿过颗粒,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
按照这些步骤,您就可以制作出适用于准确可靠光谱分析的高质量红外颗粒。这一过程要求精确并注重细节,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所得到光谱的质量。
汇总表:
步骤 | 详细信息 |
---|---|
1.研磨 | 用球磨机或研钵将样品研磨成细粉(微米范围)。 |
2.与粘合剂混合 | 将样品与粘合剂(如 KBr)按 1:100 的比例混合,以提高透明度。 |
3.放入模具 | 将混合物放入干净的颗粒模具中进行压缩。 |
4.压模 | 施加 15-40 吨的压力,形成薄而透明的颗粒。 |
5.质量控制 | 检查颗粒的透明度、均匀性和无裂纹。 |
需要帮助制作高质量的红外颗粒? 立即联系我们的专家 获取量身定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