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塑成型领域,两板模具是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模具设计。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型腔侧(A侧)和型芯侧(B侧),它们相遇形成一个单一的分型面,称为分型线。输送塑料的整个系统——流道和浇口——都位于这条分型线上,这意味着零件及其附带的流道会一起被顶出。
两板模具的核心原则是其简单性。通过只有一个分型面,设计直接且经济高效,但这种简单性也限制了塑料的注射位置,并且通常需要手动移除流道系统。
两板模具的构造
要理解其功能,首先必须了解其核心组件。该设计以其简单性而优雅,每个部件都具有直接的用途。
型芯板和型腔板
两板模具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型腔板,或“A侧”,通常形成零件的外部外观,并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
型芯板,或“B侧”,形成零件的内部几何形状并包含顶出系统。这一半安装在移动模板上。
单一分型线
这是两板模具的决定性特征。分型线是型芯板和型腔板相遇的单一表面。当成型周期完成后,模具仅沿此平面分开。
流道和浇口系统
流道是加工在分型线表面上的通道,引导熔融塑料从机器喷嘴流向零件。
浇口是流道与零件型腔相遇的小型局部开口。在两板模具中,浇口必须直接位于分型线上,通常在零件的边缘。这通常被称为“侧浇口”。
顶出系统
顶出系统位于模具的型芯(B侧)内部,由顶杆或其他机构组成。在零件冷却且模具打开后,这些顶杆向前推动以顶出成品零件及其附带的流道系统。
两板模具如何操作
操作周期直接且高效,分为四个清晰的阶段。
阶段1:合模
移动模板推动型芯板向前,直至其与固定型腔板紧密贴合,沿分型线形成高压锁模。
阶段2:注射
熔融塑料在高压下注射。它通过流道系统,并通过浇口进入型腔,直到零件完全成型。
阶段3:冷却
塑料在压力下保持,并在模具内冷却固化,形成型腔的形状。
阶段4:顶出
移动模板后退,在分型线处分离模具。零件及其附带的流道粘附在型芯侧,直到顶出系统启动,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推出。然后必须手动或通过机器人将流道与零件分离。
理解权衡
使两板模具如此普遍的简单性也带来了特定的局限性。理解这些权衡对于做出明智的设计和制造决策至关重要。
优点:简单性和成本
由于组件较少且机械动作更简单,两板模具在设计、制造和维护方面最具成本效益。其可靠性是这种简单性的直接结果。
优点:坚固性和更快的周期
更少的活动部件意味着更少的潜在故障点。简单的开合动作也可能导致比更复杂的模具设计更快的周期时间。
局限性:浇口位置
由于浇口必须位于分型线上,因此您只能将其放置在组件的周边。这会在浇口修剪处留下一个虽小但可见的痕迹(浇口残迹),这对于高度美观的表面来说可能无法接受。
局限性:手动或二次脱浇
零件与流道一起顶出,很像模型飞机套件中的零件。这需要二次操作——无论是手动劳动还是机器人流程——将流道与成品零件分离,增加了周期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为您的零件选择合适的模具
使用两板模具的决定取决于平衡成本、零件设计和生产要求。
- 如果您的主要关注点是成本效益和快速模具制造: 两板模具几乎总是正确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边缘有小浇口痕迹可接受的零件。
- 如果您的零件需要中心浇口以获得结构完整性或流动动力学: 两板设计不适用,您应该考虑三板模具或热流道模具。
- 如果您的主要关注点是全自动化、大批量生产: 二次脱浇的需求可能成为瓶颈,使得具有自动流道分离功能的更复杂模具成为更好的长期投资。
理解这种基础设计的根本权衡,使您能够做出符合项目技术和财务目标的明智决策。
总结表:
| 方面 | 两板模具特点 |
|---|---|
| 分型线 | 单一分型线 |
| 浇口位置 | 限于分型线(侧浇口) |
| 流道系统 | 与零件一起顶出(冷流道) |
| 主要优点 | 低成本、简单性和坚固性 |
| 主要局限性 | 需要二次流道移除(脱浇) |
准备好将您的注塑成型项目变为现实了吗? 选择正确的模具设计对于平衡成本、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在 KINTEK,我们专注于提供支持您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和耗材。我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您为您的特定零件设计和产量要求选择最佳的模具策略。 立即联系我们的专家,讨论我们如何支持您的实验室和制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