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温度因材料、应用和所需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烧结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温度通常在 750°C 至 1800°C 之间。对于某些材料,如金属,烧结温度可超过 1800°C,特别是在特殊应用中。烧结过程是将粉末状材料加热到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使颗粒结合并致密化。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是影响烧结产品最终特性的关键因素。此外,烧结气氛(惰性、还原性或氧化性)在防止氧化和确保成功烧结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点说明:

-
一般烧结温度范围:
- 烧结温度一般在 750°C至1800°C之间。 .
- 具体温度取决于烧结的材料和最终产品所需的性能。
- 例如,铜、青铜和钢等金属通常需要更高的温度,有时甚至超过 1800°C .
-
临界温度区:
- 室温至 900°C:该温度范围对材料的影响极小,但对预热和准备烧结材料至关重要。
- 900°C 至最高温度:这一阶段的升温速度至关重要。有控制地持续升温可确保粘合均匀,避免出现缺陷。
- 最高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在保温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对于实现最佳的致密化和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 冷却阶段:必须仔细控制冷却至 900°C 左右的速度,以防止热应力并确保理想的微观结构。
-
特定材料的烧结温度:
- 金属:纯金属,尤其是在真空中烧结的金属,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而不会造成表面污染。例如,金属的烧结温度可达 1800°C 或更高。
- 陶瓷和其他材料:这些材料的烧结温度通常较低,一般在 750°C 至 1300°C 取决于其成分和应用。
-
大气控制:
- 惰性气氛:用于防止氧化,尤其是金属氧化。常见气体包括氩气或氮气。
- 还原气氛:有助于减少材料表面的氧化物,改善粘合效果。
- 氧化气氛:用于需要氧化或无损氧化的特殊用途。
-
支撑形状和防止氧化:
- 耐火道碴:在烧结过程中,Al2O3(用于铜和青铜)或钢混合物(用于钢)等材料用于支撑印刷部件的形状。
- 烧结碳:用于管理氧气暴露,确保部件在烧结过程中不会氧化。
-
工业烧结实践:
- 连续炉:这些炉子通常用于工业环境,在可控速度和气氛下运行,确保烧结条件的一致性。
- 屏蔽气体:在常压烧结过程中,会使用内热气体等保护气体来防止材料氧化。
-
实验烧结温度:
- 在一些实验中,烧结温度高达 1800°C 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
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 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的精确控制对于获得所需的材料特性(如密度、强度和微观结构)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这些关键点,采购人员可以对烧结工艺做出明智的决定,确保所选温度和条件符合材料和应用要求。
汇总表:
主要方面 | 详细信息 |
---|---|
一般温度范围 | 750°C-1800°C,取决于材料和所需性能。 |
临界温度区 | - 室温至 900°C:预热 |
- 900°C 至最高温度:斜率问题
- 保持时间: 确保致密化
- 冷却:控制以防止压力 | 材料特定温度
- | 金属:高达 1800°C+ 陶瓷:750°C-1300°C |
- 气氛控制
- | 惰性(氩气/N2) 还原性(还原氧化物) 氧化(特定用途
- |
工业实践 | 连续炉 屏蔽气体(如内热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