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磁控溅射是何时发明的?1970年代的突破性技术彻底改变了薄膜涂层
作者头像

技术团队 · Kintek Solution

更新于 2 周前

磁控溅射是何时发明的?1970年代的突破性技术彻底改变了薄膜涂层

现代磁控溅射的基础专利于1970年代初提交。 尽管溅射的基本原理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但商业上可行的、高速率磁控溅射工艺的开发归功于Telic公司的John Thornton和Alan Penfold等研究人员,以及Battelle Northwest实验室在1973-1974年左右所做的工作。

磁控溅射的发明与其说是一项单一的发现,不如说是一次关键的演变。通过在溅射靶材后面增加磁场,工程师们解决了阻碍溅射成为主导工业技术的速度和热量方面的根本限制。

前身:理解问题

在磁控溅射之前,主要的方法是二极溅射。这种早期技术在研究中很有用,但对于许多大规模生产应用来说效率太低。

溅射的发现

这种潜在的物理现象最早由William Grove于1852年观察到。他注意到放电管中的阴极逐渐被侵蚀,被侵蚀的材料沉积在附近的表面上。这个过程,即离子轰击靶材并喷射出原子,是所有溅射的基础。

二极溅射的局限性

一个多世纪以来,二极溅射一直是一种缓慢、低效率的工艺。它的主要缺点是低沉积速率显著的衬底加热

效率低下源于电子的行为方式。在二极系统中,电子逸出等离子体并轰击衬底,以热量的形式传递大量能量。这限制了可以涂覆的材料类型,并使该过程对于工业用途来说太慢。

突破:限制电子

磁控溅射的精妙之处在于在靶材后面引入了永磁体阵列。这种看似简单的添加彻底改变了等离子体的动力学。

核心创新:磁阱

磁场在靶材表面正前方为电子创建了一个“隧道”或陷阱。电子不再逸出并撞击衬底,而是被迫进入螺旋路径,大大增加了它们在等离子体内的行程距离。

这立即产生了两个变革性的影响。首先,它极大地增加了电子撞击并电离气体原子(通常是氩气)的概率。其次,它将高能电子限制在远离衬底的地方。

结果:稳定、高密度的等离子体

随着产生更多离子,对靶材的轰击变得效率更高。这在需要的地方——靶材表面——精确地创建了致密、稳定的等离子体。

这项创新直接解决了二极溅射的核心问题,将实验室的好奇心变成了工业强国。

磁控溅射解决的问题

这项发明不仅仅是渐进式的改进;它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为薄膜制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沉积速率大幅提高

通过创建更强烈、更有效的离子轰击,磁控溅射将沉积速率提高了一到两个数量级。过去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工艺现在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使其适用于从微芯片到建筑玻璃等各种产品的大批量制造。

衬底加热减少

由于磁场将电子限制在靶材附近,衬底免受强烈的电子轰击。这显著降低了热负荷,从而可以在不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将高质量薄膜沉积到塑料和聚合物等热敏材料上。

更低的操作压力

改进的电离效率意味着可以在更低的气压下维持稳定的等离子体。在更低压力下溅射导致喷射出的靶原子发生的气相碰撞更少,从而产生更高纯度、更致密的薄膜,并具有更好的附着力。

理解这项发明的遗产

磁控溅射的发展是材料科学和制造领域的一个关键时刻。它的优势直接解决了大多数现代薄膜应用的目标。

  • 如果您的主要关注点是高通量制造: 沉积速率的显著提高是这项发明的关键遗产,它使得大面积和复杂部件的经济高效涂覆成为可能。
  • 如果您的主要关注点是涂覆精密材料: 电子限制带来的衬底加热减少是关键特性,它允许涂覆聚合物、塑料和其他敏感衬底。
  • 如果您的主要关注点是高质量光学或电子薄膜: 在更低压力下操作的能力产生更纯净、更致密的薄膜,具有卓越的性能,这是磁控管高效等离子体限制的直接结果。

最终,磁控溅射的发明将薄膜沉积从一种专业的科学工艺转变为一种基础的工业制造技术。

总结表:

关键里程碑 年份/时期 主要创新者/贡献者
溅射现象的发现 1852 William Grove
二极溅射的发展 20世纪初 多位研究人员
磁控溅射的发明 1973-1974 John Thornton, Alan Penfold (Telic Corp), Battelle Northwest Labs
核心创新 1970年代初 利用磁场限制电子

准备好在您的实验室中利用现代磁控溅射的力量了吗? KINTEK专注于高性能实验室设备和耗材,提供能够实现当今研究和制造所需的高沉积速率、低衬底加热和卓越薄膜质量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实验室实现精确、高效的薄膜沉积。立即联系我们,讨论我们的溅射系统如何提升您的工作!

相关产品

大家还在问

相关产品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RF-PECVD 是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的缩写。它能在锗和硅基底上沉积 DLC(类金刚石碳膜)。其波长范围为 3-12um 红外线。

带液体气化器的滑动 PECVD 管式炉 PECVD 设备

带液体气化器的滑动 PECVD 管式炉 PECVD 设备

KT-PE12 滑动 PECVD 系统:功率范围广、可编程温度控制、滑动系统快速加热/冷却、MFC 质量流量控制和真空泵。

带真空站 CVD 机的分室 CVD 管式炉

带真空站 CVD 机的分室 CVD 管式炉

带真空站的高效分室 CVD 炉,可直观检查样品并快速冷却。最高温度可达 1200℃,采用精确的 MFC 质量流量计控制。

用于高真空系统的 304/316 不锈钢真空球阀/截止阀

用于高真空系统的 304/316 不锈钢真空球阀/截止阀

了解 304/316 不锈钢真空球阀,高真空系统的理想选择,确保精确控制和经久耐用。立即探索!

1200℃ 可控气氛炉

1200℃ 可控气氛炉

了解我们的 KT-12A Pro 可控气氛炉 - 高精度、重型真空室、多功能智能触摸屏控制器和高达 1200C 的出色温度均匀性。是实验室和工业应用的理想之选。

带陶瓷纤维内衬的真空炉

带陶瓷纤维内衬的真空炉

真空炉采用多晶陶瓷纤维隔热内衬,具有出色的隔热性能和均匀的温度场。有 1200℃ 或 1700℃ 两种最高工作温度可供选择,具有高真空性能和精确的温度控制。

1400℃ 可控气氛炉

1400℃ 可控气氛炉

使用 KT-14A 可控气氛炉实现精确热处理。它采用真空密封,配有智能控制器,是实验室和工业应用的理想之选,最高温度可达 1400℃。

30T / 40T 分体式自动加热实验室颗粒机

30T / 40T 分体式自动加热实验室颗粒机

30T/40T 分体式自动加热实验室压机适用于材料研究、制药、陶瓷和电子行业的精确样品制备。该设备占地面积小,加热温度高达 300°C,非常适合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加工。

小型真空钨丝烧结炉

小型真空钨丝烧结炉

小型真空钨丝烧结炉是专为大学和科研机构设计的紧凑型实验真空炉。该炉采用数控焊接外壳和真空管路,可确保无泄漏运行。快速连接的电气接头便于搬迁和调试,标准电气控制柜操作安全方便。

9MPa 空气压力烧结炉

9MPa 空气压力烧结炉

气压烧结炉是一种常用于先进陶瓷材料烧结的高科技设备。它结合了真空烧结和压力烧结技术,可实现高密度和高强度陶瓷。

电动真空热压机

电动真空热压机

电动真空热压机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运行的专用热压机设备,采用先进的红外线加热和精确的温度控制,具有高质量、坚固耐用和性能可靠的特点。

钼/钨/钽蒸发舟 - 特殊形状

钼/钨/钽蒸发舟 - 特殊形状

钨蒸发舟是真空镀膜工业、烧结炉或真空退火的理想选择。我们提供的钨蒸发舟设计坚固耐用,运行寿命长,可确保熔融金属持续、平稳、均匀地扩散。

真空管热压炉

真空管热压炉

利用真空管式热压炉降低成型压力并缩短烧结时间,适用于高密度、细粒度材料。是难熔金属的理想选择。

真空钼丝烧结炉

真空钼丝烧结炉

真空钼丝烧结炉为立式或卧式结构,适用于在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对金属材料进行退火、钎焊、烧结和脱气处理。它也适用于石英材料的脱羟处理。

超高温石墨化炉

超高温石墨化炉

超高温石墨化炉利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的中频感应加热。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在石墨坩埚中产生涡流,从而加热并向工件辐射热量,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这种炉主要用于碳材料、碳纤维材料和其他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和烧结。

钼 真空炉

钼 真空炉

了解带隔热罩的高配置钼真空炉的优势。非常适合蓝宝石晶体生长和热处理等高纯度真空环境。

RRDE 旋转圆盘(圆环-圆盘)电极 / 兼容 PINE、日本 ALS、瑞士 Metrohm 玻碳铂电极

RRDE 旋转圆盘(圆环-圆盘)电极 / 兼容 PINE、日本 ALS、瑞士 Metrohm 玻碳铂电极

使用我们的旋转圆盘和圆环电极提升您的电化学研究水平。耐腐蚀,可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定制,并提供完整规格。

2200 ℃ 钨真空炉

2200 ℃ 钨真空炉

使用我们的钨真空炉,体验终极耐火金属炉。温度可达 2200℃,非常适合烧结高级陶瓷和难熔金属。立即订购,获得高品质的效果。

真空牙科烤瓷烧结炉

真空牙科烤瓷烧结炉

使用 KinTek 真空陶瓷炉可获得精确可靠的结果。它适用于所有瓷粉,具有双曲陶瓷炉功能、语音提示和自动温度校准功能。

600T 真空感应热压炉

600T 真空感应热压炉

了解 600T 真空感应热压炉,该炉专为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中进行高温烧结实验而设计。其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可调节的工作压力以及先进的安全功能使其成为非金属材料、碳复合材料、陶瓷和金属粉末的理想之选。


留下您的留言